每個HMI系統(tǒng)都有一個變量表,這個變量表的正確配置也很重要。一般需要考慮很多方面,才能保證更好的使用。那么HMI變量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呢?如何定義?
使用HMI變量。
MC8051外部變量由控制變量、系統(tǒng)變量和用戶變量組成。打開文件MC8051.Uv2,然后打開MC8051的第一個文件sysvar.h。地址0~43的變量是控制變量,m_UserAdr的地址是用戶變量地址,但我們必須保留128字節(jié)作為系統(tǒng)變量的地址,所以用戶變量的地址只能在m_UserAdr+128之后。盡量不要在MC8051中使用idata或xdata,盡量使用用用戶變量。下面舉個例子,說說用戶變量使用。
眾所周知,串口接收緩存可以存儲在數組中,但是當我們接收的數據太長,超過128字節(jié)時,就超出了數組的范圍,無法使用數組來緩存,這就是我們可以使用外部變量來緩存接收數據,在使用外部變量之前,先對外部變量進行宏定義,假設串口接收緩存的外部變量叫做DataBufAdr,接收數據的長度是200字節(jié),而且我們還需要將外部變量DevMaxNum作為中間變量,其定義方法如下所示。
當定義第二個外部變量時,它的變量地址是第一個外部變量地址加200,為什么要加200?因為第一個外部變量DataBufAdr需要存儲200個字節(jié)的數據,并依次類推,當定義下一個外部變量時,它的變量地址是上一個變量地址加上上一個字節(jié)。
HMI設備定義變量。
(1)創(chuàng)建新的變量。
在變量表的名稱列中,雙擊添加,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變量,如名稱、數據類型、連接、可編程控制器名稱、可編程控制器變量、地址和收集周期。
輸入變量名稱,在名稱列中輸入唯一的變量名稱。這個變量名稱必須是整個設備中唯一的。在連接列下拉菜單中,顯示所有通信連接時建立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和內部變量。如果是內部變量,選擇<內部變量>。如果是外部變量,選擇與所需的可編程控制器連接。在這個例子中,選擇可編程控制器_連接_1連接。如果沒有顯示所需的連接,則必須首先創(chuàng)建與可編程控制器的連接。在連接編輯器中創(chuàng)建與外部可編程控制器的連接。如果項目包含可編程控制器并支持集成連接,也可以自動創(chuàng)建連接。因此,態(tài)可編程控制器變量時,只需選擇現有的可編程控制器變量來連接可編程控制器變量。之后,系統(tǒng)會自動創(chuàng)建集成連接。
(2)設定數據類型的變量。
在默認變量表中的數據類型下拉菜單中,顯示所有可用的數據類型。對于外部變量,定義的數據類型必須與PLC中的變量類型一致。
(3)設置變量地址。
若采用非集成連接,則在默認變量表中的訪問模式中選擇<絕對訪問>,在地址下拉菜單中,輸入可編程控制器地址,點擊按鈕確認選擇。可編程控制器變量自動保持為空。
若采用集成連接,在默認變量表中的訪問模式中選擇<符號訪問>,則單擊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
(4)設定變量收集周期。
過程圖片中顯示或記錄的過程變量值需要實時更新,采集周期用于確定圖片的刷新頻率。在設定采集周期時,應考慮過程值的變化率。例如,爐溫變化比電氣傳動裝置慢得多。如果采集周期設置得太小,通信負荷將顯著增加。人工智能采集周期的最小值為100毫秒。
聯(lián)系我們,開啟一場關于您項目的討論會吧。
?2010-2025 維好維可 | 用戶體驗創(chuàng)新設計公司-版權所有
滬ICP備19006116號-1
提交信息后,我們的專屬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lián)系。